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4章 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3、费尔巴哈

    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

    主要著作:《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

    人本主义人类学原则,坚持反映论和审美意识的观点。但没有看到社会实践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概念

    1、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活动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强调文学活动与人本质力量的关系;

    文学艺术是人的精神性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文学是“人学”,塑造丰富完整的人。

    2、文学反映论

    文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和反映,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艺术生产论

    文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一旦进入资本运作过程,就成为了一种艺术生产活动。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艺术是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意识形态性质,也具有审美性质。

    5、艺术交往论

    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第三章、文学做为活动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第二节、文学活动及其构成

    一、世界

    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

    ★文艺摹仿说

    基本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或世界的摹仿。文艺摹仿说起初是在人对动物行为的摹仿上来立论的。

    如德谟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从燕子学会造房子

    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却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

    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而且反映事物内在规律和本质。

    《诗学》:“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中国传统:

    《周易系辞下》“观物取象”: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荆浩:五代大画家荆浩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

    叶燮:《原诗》中说:“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

    二、作者

    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1、中国传统

    “诗言志”说

    《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

    《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荀子乐论》中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白居易

    《与元九书》:诗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感伤诗”是“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

    2、西方传统

    ★表现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

    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文学表现与日常表现的区别:文学表现要经过深思熟虑

    苏珊朗格:“一个艺术家表现的是情感,但并不是像一个大发牢骚的政治家或是像一个正在大哭或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艺术家将那些正常人看来混乱不整和隐蔽的现实变成了可见的形式,这就是将主观领域客观化的过程。”

    三、作品

    文学反应的世界并不等同与世界本身,同时文学表达的情感也不同于作者内心实际感受,这两种不同终究要在作品中显现出来。作品与现实的差异: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

    ★形式主义文论

    1.俄国形式主义

    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性”

    “陌生化”关于作品与形式关系的问题,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应该是作品的形式价值,是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