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一章 赵凤壮的家族史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故事要从赵凤壮的爷爷的爷爷讲起,而我的身份仅仅是一个讲述人,山海关城的东门,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一关之隔,却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从背井离乡的江东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满清政府却禁关令依旧。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惩罚危险,“闯”入东北,此为闯关东的来历。

    而赵凤壮爷爷的爷爷就是那个时期的佼佼者,大清朝的禁关令,违者杀无赦。就是在这么一个高压的残酷政策下,赵凤壮的先人毅然不顾禁令,闯入关东,那个时候的难民去关东的唯一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淘金!那个时候的黑土地有不少的金矿。

    也就是说,赵凤壮这个家族的门风就是如此,你欺负我,不让我过得好,我也不活了,我就跟你玩命。

    而赵凤壮的爷爷,则是关东时期的佼佼者,出名于抗日时期的918事变,赵凤壮的爷爷抢占山头,拉了几百号的土匪,杀富济贫,高举替天行道大旗。关东人的性子烈,那个时候的汉奸本地人非常稀少。有被迫当汉奸的,那他妈的活的也是提心吊胆的,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得被赵凤壮的爷爷这一伙给削掉脑袋。

    最后,还是日本人下了血本,一个中队的兵力围剿山头,赵凤壮的爷爷死战不退,宁战死没有给国人抹黑。

    而赵凤壮的父亲,是兄弟几个年龄最小的。这人我在两年后见过。跟赵凤壮一样,高高大大,浓眉大眼。一股子关东大汉的气质。目前在老家做一些小本生意。

    1968年到197年,全国八百万城镇青年积极响应毛爷爷的号召,到广阔的农村和边疆去。当年跟赵凤壮父亲一起下乡的一批人回城以后,大部分混的都不错,好一点的蹲事业单位的办公室,混个小科长啥的日子过的倒也自在。就是差点的也在国企混个一官半职的,月月固定工资稳定,福利也不错。更有一些出身差点的在下乡期间也自强不息考上了大学,可唯独赵凤壮的父亲比同批人晚回来了五年!

    而有家不能回的原因也很简单,当年赵凤壮的父亲下乡去了陕西,那个时候的陕西也是大旱,颗粒无收。下乡知青每人是享有国家给发送的口粮。下发的口粮都是送到知青点,由村里的村支书负责发放。

    偏偏大旱的村支书见粮起了坏心眼,每个人克扣了15斤的口粮!声称,口粮不够的就一起出去乞讨。而这一切正好被去村支书家里借工具的赵凤壮的父亲给听到。大旱时节,村长家里竟然在吃白面馒头,这事一发现,当时就忍不住了。赵凤壮的父亲并没有出手很严重,只是打残了村支书的一条胳膊,和下巴。据说村支书的下巴里面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一直有一根铁丝在固定着,要不然,容易他妈的松,吃个饭都容易漏出来!

    这就是赵凤壮的家族史,由此可见,这种不要命的风格纯碎的就是家族遗传。只是,没有人会想到,赵凤壮在以后的十几年里,会把这种家族遗传发挥到了最巅峰。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而酒醉后,一觉睡到天亮的我,醒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赵凤壮这个人可以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