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1第三十九章 惩罚和封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进展了?”他朝堂上这番发作,定然已被弘昼猜出什么,毕竟这几天启用后宫粘杆处,动静太大。

    弘昼一听正事,立即正了脸色“皇兄,这不查不知道,内务府的水很深呐”“臣弟这才查了份例的发放,就发现了些问题。”

    “什么问题?”乾隆脸上怒色一现,这宫中若是没有娘家势力的妃嫔等,可都是靠的份例过日子的。

    “臣弟目前只是查了成年阿哥的发放”弘昼坐下来说,刚起了个头,乾隆脸色发青,立即想到永璜、永璋这两个早早出宫的,当时那样的情形下出宫,那些个奴才,哼!

    果然,弘昼说“因为大阿哥早逝,绵恩、绵德太小,府里能做主的都是妇道人家,日子过的艰难,但到底永璜额娘哲妃是富察氏,内务府倒不敢扣他们的份例,臣弟说的是永璋,皇兄没去过永璋府里吧?”

    乾隆摇头,那是被他厌弃的儿子,后来愧疚不想面对,直到去年才入了他眼,弘昼慢条斯理的解释道“当年永璋才十三岁就出宫了,纯贵妃因怕受牵连也疏远了他,内务府一开始顾忌毕竟是皇子,不敢怠慢,后来……因为皇兄的态度,慢慢的,份例能到他手里的,不到三成,府里开支大,还常有人事往来,他也没有别的营生,臣弟曾经从他府门前远远看过一眼,很是荒凉萧条,连个守门的都没有”

    看乾隆脸色发黑,弘昼语气一转,安慰的说了句“也幸亏皇嫂,每年的年节赏赐从没断过,永璋才能支持下来,而且去年,皇兄你下了那道旨意后,永璋境况好多了,只是——”

    “只是什么?”乾隆心情刚有好转,听到这个词,顿时脸色黑的彻底,阴恻恻的问。

    弘昼硬着头皮回答“这个消息并未证实,但臣弟想不会是空穴无风,倒也信了几分。”

    “皇兄知道永璋身体一直不好吧”想起以前偶尔遇到永璋时,他清瘦的样子,眼底平静无波,不见生气,弘昼叹了口气,继续说“那时太医院连平安脉都不按时去,永璋有次起不了床,他的侧福晋在外面找了个民间有名的大夫,臣弟派人找过那个大夫,大夫断定永璋活不过二十五岁,说起来,还是多亏了皇嫂”,微微摇头“永璋病弱,不只是心病,他的身体不知为何逐渐虚弱,也不像是中毒,可又查不出什么原因,但大夫说这种类似老人的自然衰弱很不正常,不可能出现的年轻人身上。”

    弘昼顿了顿,脸色露出一丝轻松“皇兄不必担心,永璋现在身体好的很,只是……”

    乾隆听到这个词,青筋直冒,恨得正想敲他的头,弘昼连忙说道“内务府派到永璋府里那帮人都有些问题,平日里偷奸耍滑不说,永璋的两个儿子一个溺水,另一个突然高烧不止都早夭了,不止是那些奴才看护不力的问题,永璋的侧福晋完颜氏回娘家求他们帮忙,非说是那些个奴才害死的,但是,要说到和永璋有嫌隙的,可就,可就只有那位了”抬抬下巴,指指后宫的方向。

    乾隆脸上忽青忽白,永璋那么小出宫,能和后宫结下仇怨,当然只有延禧宫了,令妃可是踏着棺材板和他两个儿子前途上位的,双拳紧握,抿了抿唇,脸上肌肉僵硬“有多大把握?”

    弘昼摇头“永璋那侧福晋身份低微,她娘家哪敢对上内务府,根本没敢查,而且没多久,完颜氏也去了,也就不了了之。”

    乾隆沉默了一会,招来高玉,让他去传旨,封三阿哥为“循郡王”,并拨款将三阿哥府按郡王规制翻新扩建,三阿哥府里女眷先接到宫中,由纯贵妃妥为安排,那些内务府派去的下人全部遣散,待王府建好,让三阿哥自己选人服侍。

    这样一来,三阿哥永璋成了活着的阿哥里唯一封了爵位的,还是直接封的‘郡王’,但由于之前被明确剥夺过继承资格,也不知道朝堂上下会有怎样的一番猜测。

    永璋府里,接到圣旨的嫡福晋博尔济吉氏一脸惊讶无措,爷不在京城,皇上怎么突然下了封爵旨意,坐到纯贵妃派来接她到宫中暂住的马车上,还没回神,这实在太突然了,她的陪嫁丫头却高兴的很,脸上的笑没下去过“主子,您可算熬出头了,以后可就是郡王妃了。皇上的这么多阿哥里,爷是第一个封了爵位的,还是郡王爷呢,听说爷辞了要入门的侧福晋,爷的心还是在您身上的,只要有了小阿哥……”

    听着丫头嘴里幻想的美景,博尔济吉氏心里清楚,虽然两个孩子都是侧福晋所出,爷的心也没在她们任何一人身上,看着温柔有礼,却是个难以动情的人,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女人才能让他看在眼里,至于侧福晋,就算这次不进门,以后总是会有的,何况爷成了郡王,宫里赏的,外面送的,那可能少得了!再有就是,自己的身体,能陪爷多久,还是两说……

    作者有话要说:注(1)(2)(3)为乾隆的原话

    实际历史上,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两淮盐政尤拔世,奏报高恒贪污弊端,乾隆帝命罢高恒官,并命江苏巡抚彰宝,会同尤拔世,联合查办。高恒贪污连年上贡和准备南巡的银子467万余两。这个数字有多大呢?全国年征盐课银:康熙六十年(1721年)为377万余两,雍正十二年(1734年)为399万余两,高恒竟然贪476万余两!乾隆帝命刑部调查审理,事实清楚,证据充足。谕旨:高恒受盐商贿金,伏诛。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