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三章 帝星殒落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会织补,这事就一直耽误下来了。

    石子不觉得奇怪的东西,在那些军汉眼中可就觉得奇怪了,穿在冯宝身上,他们不敢问,但在石子手上,他们就没了顾虑,几个胆子大点的,不仅问,还拿上手看了看。至于这些人是不是记下样式,回家找自已婆娘给做一个,石子是无法知道的,他只晓得,到“长安”后,自己找人做一条才是要紧的。

    歇了差不多有一个多时辰,直到申时,谢岩觉得温度开始有些下降,便下令全军,收拾好,准备上路。

    众军正整理衣甲,收拾东西时,西面忽然传来一阵急促“得得……”马蹄声。

    中原腹地,又非战时,官道上人来车往,几乎无人纵马急驰,即使如谢岩他们行军,也很少直接走在官道上,多是沿路而缓行,似这般密集而急促地马蹄声,出现在这里,实在太令人奇怪。

    “约在十骑。”身为骑兵军官,裴士峰说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数字。

    既然人数不多,当然也就没了警戒的必要,但是众军还是很好奇,一起停下将目光投向西边。

    须臾,众人眼中出现一小队骑兵,共有八骑,俱是禁兵装束,每人背一黄色包袱,一路驾马急驰,令路上行人无不纷纷避让。

    “这是宫中急报。”王福来特有的声音,传进众人耳中。

    “宫中急报?”谢岩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会是李世民死了吧?”转念一想,觉得不可能:“要是皇帝死了,这些人怎么也得穿白衣白甲吧,不应该是这份装束才对。”

    谢岩怎么想,并无人关心,至于这一队“宫中急报”,在众人眼里,其实也平常的很,毕竟这类“急报”时常都有,特别是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更不稀奇。

    因此,在“急报马队”驰过后,在一片平静之中,众军再度上路,按照以往一贯的节奏,缓慢地向“长安”而去。

    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刚刚那队“急报”,确实是有一个非常重大的消息传至“洛阳”——李靖,离世了。

    大唐军功最为卓著,战功最为显赫的将领,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中,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的李靖,于“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十八”(即公元649年七月二日)离世。

    这位“击灭东突厥、远征吐谷浑”的盖世名将,生前官拜“尚书右仆射”,爵封“卫国公”,死后追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赐谥号“景武”,陪葬“昭陵”,可谓“生荣死哀”!

    历史名人的离去,仅仅只能代表曾经,无论谢岩他们知道与否,都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而未来,却是由活着的人书写的!

    差不多五天后,谢岩他们抵达“关中”的东大门——“潼关”。

    谢岩知道,数十年后,“安史之乱”即是由此攻入“长安”,从而事实上造成唐王朝的衰败,直至最后的灭亡。

    “自己来了,历史会发生改变吗?”面对雄关,谢岩问自己。

    无数次夜里醒来,无数次问过自己,哪怕它一直、或者永远萦绕在谢岩心头,但是他始终没法回答,或许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总有人会来打扰!还没等谢岩继续“感慨”下去,前去关口交付文书的士兵回来了,同时还带来了“卫国公李靖”的死讯。

    “李靖死了?”冯宝瞪着眼睛盯着谢岩,心里却在叫道:“那李世民也快了啊!”

    谢岩当然知道冯宝的意思,当初他们两个人商量这件事的时候,虽然不记得具体时间,但是冯宝曾经说过:“印象中,李世民死于李靖后八天。”

    谢岩暗自算算时间,李靖死于“五月十八”,那李世民应该是“五月二十六”驾崩,而今天已经是“五月二十三”,换句话说,三天后,李世民就驾崩了!

    想清楚这些,谢岩不得不考虑另一个问题,“潼关”到“长安”,快速行军,两到三天足够,慢一些,四到五天,那么,究竟是赶在李世民死前进“长安”好,还是死后再进“长安”好呢?

    谢岩觉得,事关重大,有必要找冯宝商量商量。

    直到众军走出“潼关”,行至野外,谢岩才找到一个可以单独和冯宝说话的机会,并且说出了自己的问题。

    冯宝还是和过去一样,说:“你拿主意吧,我觉得没区别。”

    谢岩自己也觉得好像没什么不同,想来想去,还是当作什么事没发生最好,按步就班地保持平常的行军速度,缓慢西行。

    “五月二十六”到了,此时谢岩距离“长安”不到百里,站在高处,遥望目中隐约可现的大唐都城,他深深地发出了一声叹息。

    今天,中国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即将走完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虽然自己不能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但是他明白,自己将迎来一个新时代。

    当“翠微宫含风殿”传出“皇帝驾崩”的声音时,宫中哭声四起,哀嚎遍地……

    谢岩他们看不到,听不到,直到他们距离“长安”仅三十里,被全身白衣白甲的“右武卫”军拦下时,才知道,皇帝陛下,离开了他的子民,回归上天了。

    一时间,谢岩军中哭声四起,王福来更是撕心裂肺的嚎丧,那模样,比死了亲爹还痛!

    不管理解不理解,谢岩和冯宝也都得混在人群一起哭,怎么说也不能让人感觉是无所谓的态度才成。

    哭了好一会儿后,王福来和禁兵纷纷上马离开,他们需要第一时间进“长安”。

    而谢岩他们,却不能进城,必须先派人入城去“兵部”缴令后,再由“兵部”来安排。

    谢岩本也没打算在这个特殊时期进“长安”,既然让人给拦下了,那刚好可以以此为借口,在城外找个地方扎下营地。

    第二天,谢岩让林运进城去“兵部”,可还没等多久,却见林运又回来了,并说:“‘右武卫’说了,奉上命,任何城外诸军,不得入内。”

    这算什么事,到了“长安”,却不给进。

    实际上,谢岩他们并不知道,李世民崩于“翠微宫含风殿”,而“翠微宫”并不在“长安”城中,它是皇帝的避暑“行宫”,在“长安”城南约四十里处。

    老皇帝死了,新皇帝还未来得及正式即位,怎么可能会让不相干的军队进入“长安”呢?这是一条禁忌。

    不得已之下,谢岩他们只能先继续在野外营地里住着,然后每天早上派人去看看,“右武卫”的人走了没有,这或许是眼下最有效的办法了。

    四天后,即六月一日,李治在“太极殿”即皇帝位,时年二十二岁。

    从第二天,即六月二日起,封锁各路的十六卫大军,接令撤回,也就是从这一天起,“长安”城又回到了平时状态。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